根據教育部和學校“停課不停學,停課不停教”的要求,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确立“以保障教學為主,以課程組為單位,教學方式靈活多樣,平台選擇簡單易操作”的線上教學思路。書法學教研室根據相關要求積極準備、嚴陣以待。自3月9日開啟“雲”教學至今,已過四周。在此期間,書法學教研室所承擔的4門專業課程、畢業論文(創作),以及師範專業《教師書寫技能(二)》、城南書院《書法(二)》課程,均有序進行。本次特别選擇《顔系行書》、《篆書2(小篆)》兩門課程,将老師們設計的線上課程計劃及教學過程完整呈現,以管窺豹,呈現書法教研室的“雲端”教學風采!
課程名稱:顔系行書
任課教師:馮高
開課時間:第一周——第四周
授課對象:18級書法學1B班
授課平台:騰訊課堂、微信、其他
授課計劃:
本課程共48課時,每周12課時,共四周。
第一講行書發展述略
第一節行書概述
第二節行書的分類及藝術特征
第三節顔系行書代表書家及經典作品賞析
第四節《祭侄文稿》背景兼及藝術品格與人格修養
第二講顔系行書的風格成因及筆法特征
第一節顔真卿行書對二王行書的繼承與拓展
第二節顔系書風的曆史傳承及接受群體
第三節顔系行書特征
第四節《争座位文稿》賞析與臨寫
第三講楊凝式《盧鴻草堂十志圖跋》、何紹基手劄賞析與臨摹
第一節《盧鴻草堂十志圖跋》
第二節何紹基手劄
第三節絞轉篆籀筆法
第四講實訓與模拟創作
第一節單項背臨
第二節依托性創作
“雲”課堂記錄:
1、加強課堂“雲”互動,集中學生注意力。
“雲”課堂上學生注意力極易分散,直播過程中馮高老師盡量避免過多文字内容出現,用大量的圖片通過輕松诙諧的語言傳達給學生。偶爾通過點名回答問題來活躍氣氛,集中同學們注意力。



2、技法示範“雲錄制”,課後還可反複看。
馮高老師通過直播與錄制短視頻的方式将示範過程清晰地呈現,學生可以更加清晰的看清楚老師用筆書寫的細節,更能夠幫助學生加深理解。學生直播課上沒有理解的技法,課後還可以通過反複觀看短視頻慢慢消化吸收,有效保證教學質量。

(此圖為課程示範直播)

(此為課程示範短視頻)

3、學生作業“雲”點評,緊抓學生不放松。
為保證教學質量,确保學生課上不放松、課下多練習。馮高老師要求學生在每次課程結束時将課上練習作業拍照上傳至“課程群”,課下作業也要求在時間節點内拍照上傳。通過課後評閱,馮高老師也将作業中能夠反映共性問題或優秀作業制作成PPT在第二次上課時集中點評、示範,學生也能夠清楚自己作業存在的問題與更正的方向,形成很好的教學互動。另外,學生還通過自己與老師溝通的方式進一步請教、學習,馮高老師都給予認真的講解答複。




4、課程優秀作業與學生上課實況掠影。





課程名稱:篆書2(小篆)
任課教師:文佐
開課時間:第一周——第四周
授課對象:19級書法學1A班
授課平台:微信、其他
授課計劃:
本課程共48課時,每周12課時,共四周。
第一講:小篆概述
第二講:吳讓之篆書——《宋武帝與臧焘敕》臨習
第三講:鄧石如篆書——《白氏草堂記》臨習
第四講:吳昌碩篆書——《臨石鼓文》臨習(一)
第五講:吳昌碩篆書——《臨石鼓文》臨習(二)
第六講:吳昌碩篆書——對聯及其他作品臨習
第七講:《袁安碑》——漢篆空間結構
第八講:《袁安碑》——線條變化
第九講:《袁安碑》臨習
第十講:從小篆的臨摹到創作
第十一講:小篆創作練習(一)
第十二講:小篆創作練習(二)
“雲”課堂記錄:
1、一個視頻一個字,示範準确講解深刻。
根據課程需要和實際情況,文佐老師利用簡便易操作的微信平台拓展課程深度。文佐老師将示範視頻精心錄制成短視頻,每個字都是一個單獨的視頻;示範過程講解内容充實,雖隻有一個字,但文佐老師将其中包含的技法和道理都能鞭辟入裡,學生很受啟發。學生課後也可以反複觀看進行練習,很好的保證了教學質量。



2、随時在線為學生點評作業,答疑解惑。
鑒于微信平台易于操作與交流,文老師要求學生及時提交課程作業,并随時進行詳盡的點評。




3、課程優秀作業掠影。



書法專業課程的教學需要将教師示範講解更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從馮高、文佐兩位老師詳細精彩的教學過程可知,老師們将書法教學專業的特點與線上教學優勢有機結合,有效發揮老師直觀示範的延時性,有利于學生的反複學習。教師對學生作業的逐一指導雖然比平時教學花費了更多的時間,但也獲得了更加精準的有效指導。因此線上授課雖有弊端,隻要因勢利導,用其所長,也能獲得比日常教學更好的教學效果。書法專業的其他老師也同樣積極利用各種教學平台、錄制示範視頻這種方式來輔助學生們進行書寫練習,均得到了較好的評價與反饋。疫情防控期間,我們積極面對教學方式的轉變,轉“危”為“機”,更好地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保障教學秩序、保證教學質量,讓網絡教學展現出特殊時期的蓬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