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
學院首頁>> 正文

教風學風建設月優秀教師經驗分享·設計


前言


    教風、學風是學院院風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學院的生存與發展。為進一步提高我院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塑造健全人格,引導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我院課堂教學質量,樹立優秀教師的典型,分享成功經驗,特結合學校教風學風月的活動進行我院優秀教師經驗分享活動,活動由線下教研室沙龍和線上推廣組成。
    此次推出的優秀教師是綜合教師的平時工作成效和近三年的學校評教結果遴選而出,分别為楊金城、陳陽靜、陳均、王振愷、谌揚、謝一槐、楊建蓉、袁悅等八位老師。希望能通過本次優秀教師的經驗分享提高我院教育教學水平,強化教師以學生為中心、以本科教學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增強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環境設計

谌揚

谌揚,環境設計教研室主任

 

一、您會怎樣去引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去完成設計,您覺得學生的設計思維應該是怎樣的?
    理論知識去完成指導實踐的這個工作,其實我們現在學生的設計思維沒有很好的一個眼界和一個拓展思維,見識還不夠多,比方說我們之前做作業我們會到圖書館去找書找參考資料到書店去看,但是現在的學生就很少拓寬眼界。
    第一:最傳統的看書、到圖書館去找資料。這個是不能放棄的,因為書本知識本身并不是說你在手機上或者電腦上就可以全部看下來的。即便你找得到,你也不會在手機上面去看這麼久,在圖書館才會學這麼久。
    第二:現在的網絡也很發達,其實老師在每一門課上面肯定是會推薦很多公衆号、網站、網址,包括一些個人的微博等,但是落實的情況是非常少的。
    第三:除了去找資料之外,到現場的這種感受很重要,因為我們這個專業的特殊性很多的理論知識你在課堂上面看到的文字跟你設身處地去想是不一樣的,比方說一個一米的長度和一百米的長度相比較,你可能去想到底是多少的差距,但是我們到實地去的話,就會是我在一米的這個路徑中間可能隻要一秒鐘不到就走得到,但是一百米呢我可能走半分鐘,我們是按照時間來去算的,這個感受不是按數字或者文字去衡量而是按時間。就等于是從書本的二維空間裡面上升到三維再到四維、五維。這樣就很想去考察去實地的去感覺,這很重要,但是現在的學生,可能我到一個地方去玩了,我看那些建築看了一些室内的,這個餐廳也很有意思,但是我沒有想到要用專業的知識去分析它,這個是很欠缺的。


谌揚老師訪照

 

二、環設的理論知識涉及哪些方面,細分到室内和景觀學生需要分别掌握哪方面的理論知識,這兩個專業的理論教學方面有哪些異同?
    室内設計其實它主要的是我們對技術手段的這個需求,包括在課堂上的分析都比較少,主要是我們會去針對某一些特定的人群,比方說甲方的要求,大部分的内容都放在了結構造型是什麼樣子的、外觀是什麼樣子的、顔色搭配色彩是什麼樣等方面,而技術手段可能會交給施工的去處理。所以我們在實踐中就會做的比較少,對實踐的分析也是會放在實習的過程中間再去完成,相應的技術上的含量比較簡單一些,比較低一些,就沒有像景觀這麼複雜。
    景觀專業的學生因為它大部分的制圖、施工類型的結構圖等都是比室内設計專業的要涉及的面更廣一些,比如制圖裡涉及到植物種植的方式、地面路面鋪設的方式等知識我們都會單獨的開設課程來進行講授。但是每一項專業它實際上都會跟其它的相關聯,比如說我們有兩個課程是在四年級的前半段學的,一個是《公園景觀》,還有一個是《曆史街道景觀》,這兩個都涵蓋街道的設計,而且它們之間可能還會有一些交錯,所以很多東西在前面景觀完成了一些具體細節的分析之後再去做相應的一些大的分解,不過順序上面稍稍有一些不一樣。
    室内設計專業可能主要是偏向視覺效果上面,景觀專業的學生除視覺效果上之外,最多的還是深入到每一個不同的技術手段上面去考慮怎麼去實現,然後綜合體現。

 

楊建榮

楊建蓉,原校級督導,現院部督導團團長,環境設計教研室副教授

 

一、您有什麼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理論知識的能力和效率?又有什麼辦法讓學生将理論與實踐更好的結合?
    我會引導學生去找到一類比較貼合我們專業課程的書籍,或者一些相關的一些理論知識去拓展學生的思維,而且應當适當做些筆記。因為這樣你會發現這是一個吸收和整理的過程,當你自己整理出來以後,其實在你的這個專業學習中間,你就會把你理解的這些理論包括一些常識自然的融入到自己的設計中心去。
    當你的閱讀指數提高以後,你的專業知識儲備會相應提高,發揮潛能的空間也會更大。知識量是與效率成正比的。當你知識儲備不斷增加,那麼你做設計的這種效率也自然就會提高。
很多同學對某事物的設計沒有想法,這是為什麼?是因為我們找不到一個切入點。而且我們也應該把手頭功夫練好,因為未來的設計一定不是針對我們電腦的處理技術有多好,而更注重于我們的畫圖技術。其實這種預想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做三維空間的環境設計,我們的作品是需要給受衆人群帶來一種感受的。這需要我們在設計過程中間一定要有人文精神力。
    我們設計的空間它不僅僅是個容器,更應該是一個有文化有思想的場所,這才可以營造一個感動和吸引我們的氛圍。
二、學生如何協調當下學習的知識和時代流行的趨勢呢?
    這兩者并不沖突。學生要調配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我推薦大家多去看看文學類書籍。你學到的知識好比你做設計的營養液,它營養更豐富,你做設計時的思維之苗才會長得又挺拔又美觀又獨特。而流行趨勢的話,隻是每一年它可能都會有設計的潮流和方向等等改變,但是不管怎麼樣,但跟我們這個大的人文環境、人文素養、包括我們設計的空間和時代打造的精神場域都是不沖突的。
    我們現在有一個過去未去,未來已來的理念。過去未去就好比如過去的知識理念甚至你的設計創作并不是不好,在某個時期内它一定有自己的發光點。為什麼有非物質文化,因為我們可以去保護它去挖掘它,并推陳出新盡可能的讓它走進我們的生活,讓它以一種新的方式發揮作用。因為它已經回回不到過去了。
    但是有些東西我們還是可以把它作為我們的生活中間的一些這種參與的部分。而未來已來就是流行的事物已經來了,而且我們每年都會去迎接他,去擁抱他,并用我們傳統的文化和思想去滋養它。所以時代流行一定是傳統跟現代的融合與創新。

 

視覺傳達設計
謝一槐

謝一槐,視覺産品教研室主任


一、在您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引導學生理解這門專業呢?您認為目前國内的視傳專業教育有什麼需要改進和突出的地方嗎?
    在學習設計專業之前,我們應該要懂得以怎樣的姿态進入設計學習,比如從熱愛設計之道開始。學生在初高中階段對将來選擇的專業方向并沒有過多去了解。我曾問大一的同學什麼是“設計”,很多同學在這個問題的認知上是空白的。因此,引導學生理解這門專業要從理解設計本質和了解設計大環境開始。
    無論是視傳還是産品設計專業,理解專業都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我的教學中,任何一門課都會要談課程與設計本質的聯系。一般來說,從基礎課開始,老師會根據學生設計認知水平提高而逐步增加專業知識的深度,随着專業課程的增加,學生自己也會逐步加深對專業的理解,老師需要逐步去引導學生從了解到深度理解自己的專業。這不僅僅停留在課堂,也包括老師在課餘時間帶學生做項目、辦講座等全面立體的讓學生逐步去理解自己的專業。
    國内的設計教育整體起步較晚,但視傳發展相對較早,也相對的比較成熟。視傳也被稱作平面設計,但實際上它現在涵蓋的内容範圍很廣,涉及到視覺信息傳達的方方面面。因此,不同的院校開設的視傳專業都應該有側重點的,不斷改進從而辦出自己的特點。對我們自己院校的視傳專業而言,同樣也是要在辦學差異化,專業方向細分上更突出自己的優勢特點。


謝一槐老師訪照

 

二、在當今社會,視傳專業就業有哪些優勢和劣勢呢?有些什麼樣的優秀教學經驗分享?
    伴随着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形勢一路向好,設計行業也一直走着上坡路,截止目前,設計專業一直都是就業形勢比較好的專業,市場廣闊,尤其是視傳專業,就業率一直都是比較高的,就業面廣泛。劣勢可能是魚龍混雜的情況比較多,不是在這個專業畢業的,也有很多會在這個專業裡面混飯吃,但市場是優勝劣汰的,“打鐵還需自身硬”,如果自身專業能力強,門檻高,在競争中就會脫穎而出。
    産品設計專業設相對而言就業面窄一點,但随着制造業發展和文創産業的需求增加,就業面一直在不斷擴大。同時,由于産品設計專業的發展,專業細分程度的加深,使得産品設計的門檻較高。所以,産品設計專業的就業形勢從來都是非常好的。如果一定要說劣勢的話,大概就是學習要更刻苦才能跟上時代對産品設計更高的要求。
    在以培養計劃為基礎的前提下,有以下幾點教學經驗分享:
    1、設計類專業的教學需要盡量營造實際的設計場景.并且把自己融入其中,比如在理論教學時我是老師,在設計實施中是設計總監。學生在課堂上也不能隻當學生,他們必須是其中的設計師,營銷人員等角色。通過對自己角色的認知,來實現自身在設計活動中的定位。
    2、培養設計師的生活方式超過一切沒有回應的鼓動。培養學生積極性最通常的做法是鼓勵,被鼓勵的學生其實是被動推着走的,這并不适應于大學生。所以,教學中可以換一個思路,讓學生把自己定位成未來的設計師,在這個前提下,培養他們的設計師生活方式。所謂設計師生活方式,包括了很多看似與當下學習無關的東西。比如談吐、雜志、APP、設計公衆号等,當學生的生活進入了設計師的生活模式。積極性水到渠成。


袁悅

袁悅,院部督導,視覺産品教研室副教授


一 、您覺得我們視傳更側重學生哪方面的能力,您在教學中又是怎樣培養學生的這些能力的?
    我覺得學生們應該在學校打下紮實的基本功,然後提高自己的藝術實踐能力。比如我在教學中常要求學生們根據作業命題繪制思維導圖,通過思維導圖,得到幾項有用的設計方案并進一步繪制出自己的廣告設計作品,并且積極地參加省級、國家級的比賽。
    如2017級的陳川才同學,他在藝術方面很有天分的,他能在業餘時間完成音樂的編曲和彈唱,還能勤奮努力地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後作業如思維導圖和圖形創意練習等,并運用節假日完成了牆繪類的手繪實踐,因此積累了一些藝術經驗與靈感。
    2016年,陳川才同學報名參加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并且繪制了思維導圖得到了幾個披薩餅廣告的設計方案;通過與學習小組的同學互相讨論,遇到不懂的問題及時地請教老師,他突破了創意的瓶頸,發現從美食中能尋找到珍貴的親情和友情并将其用PS技術呈現了出來,獲得了的第八屆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的一等獎。曆盡艱辛,他的廣告設計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他勤奮努力地進行基本功練習,然後提高自己的藝術實踐能力,這些是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


陳川才獲獎作品《披薩星球》


二、您有沒有什麼印象比較深刻的學生,您是怎樣影響這些學生的?
    2008級的郭莎同學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學生。她在校期間擔任院學生會外聯部、女生部、心育部三個部門的部長,班級文娛委員,成績優異,連續三年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學院的一等獎學金。2012年4-12月期間,她參加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嶽麓區、天心區、長沙縣等面向全國教師招聘考編考試,均獲得筆試前三、面試第一、總成績第一的成績,現在工作于長沙市天心區青園小學。
    主要成績有:指導學生參加中國學生DI思維創新大賽,獲得三等獎,并獲得一等指導老師的稱号;執教的《螞蟻搬家》、《左鄰右舍》《請跟我來》參加“一師一優課”活動,獲得優秀等第;指導的學生參加湖南省教育學會組織的DI思維創新大賽、漫畫、兒童畫比賽均獲得長沙市一等獎,被評為指導老師一等獎。《螞蟻搬家》課程作為示範課被收入到湖南省教育廳組織編寫的小學教育示範課程書藉中,并且以光碟形式同步出版,成為優秀課堂的榜樣。她撰寫的論文《插畫和長沙民謠結合初探》、《玩轉螞蟻世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論文均獲得湖南省級二等獎;指導的學生參加長沙市教育局組織的漫畫、兒童畫比賽均獲得天心區一等獎,被評為一等指導老師。她執教的《螞蟻搬家》、《左鄰右舍》、《排排隊》參加天心區開放公開課,并獲得一緻好評。她執教的《請跟我來》、《會飛的翅膀》均獲得區一等獎的好成績。
    2019年9月,她向天心區教育局提起支教申請,目前在教學資源薄弱學校——南塘小學支教。可見,她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自從她走上工作崗位,她不忘初心,不忘老師的諄諄教導,不忘對工作崗位的熱情,獲得了這些好成績。她的精神也值得我學習,也給了我很多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