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我校藝術學教育多維度發展,由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主辦,美術與設計計學院承辦的“融合•創新•發展——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藝術學高峰論壇”于2022年11月26日上午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成功舉辦。線下論壇于鶴鳴樓214虛拟仿真實驗室及203會議室分兩個地點舉辦。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李昱、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黨委書記楊虎智、副院長蔡惠萌(主持行政工作)、副書記戴建宇以及200餘位來自高校、研究機構、設計機構、文化團體的專家、學者、設計師、老師和學生在線上線下共同參加了此次論壇。

論壇邀請來自知名企業,設計公司,學術界的精英學者,以“融合•創新•發展”為主題分别從企業實踐,設計機構業務拓展和學術研究層面,分享和探讨藝術如何融入教學與創作議題,報告内容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層層深入,簡明扼要。
本次論壇開幕式由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副書記戴建宇主持并介紹所有參會嘉賓,由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副院長蔡惠萌副教授發表緻辭,黨委書記楊虎智副教授宣布論壇開幕。分論壇學術報告分别由蔡曉曦博士和譚媛元博士主持。

論壇開幕
會議伊始,由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戴建宇副書記介紹嘉賓,蔡惠萌副院長緻開幕辭。在緻辭中蔡惠萌副院長首先對論壇成功開幕表示祝賀,同時向出席論壇的各位專家學者,嘉賓朋友及各師生表示歡迎。随後介紹本次論壇主題主要圍繞藝術學專業與科研院所、設計企業的融合發展進行深入探讨,共同探讨融合發展的新路徑,進一步凝聚共識,整合資源,為傳統藝術學專業升級出謀劃策。最後希望通過本次論壇的舉辦,拓寬師生視野,了解學科前沿,引發大家思考,促進我校藝術學科的發展與變革,落實我校“一四”發展戰略和辦學新理念,為國家和湖南省的“兩強”戰略服務,全面推進我院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接下來由學院黨委書記楊虎智宣布論壇開幕。

開幕儀式後首先由董全利博士以“力與形——結構之美”為題進行主會場學術報告。他通過圖文結合的方法分别從結構-構建美好、結構受力與建築的形式美延伸到藝術作品中的力學,介紹了結構形式的美學方面的認識。旨在讓結構技術與藝術美學互彰互利,使結構設計和設計美學達到真正的相輔相成。
學術報告
來自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白林博士以“建築與養老”為題,從中日社會背景與養老狀況分析,日本老年區模式,養老建設概況三大方面分析總結。她以橫濱太陽城(局部)為例,分析介紹不同地區的居住,社區的特點情況,表明日本養老建築的兩大特點:一是以人為中心考慮進行建設;二是根據不同收入與需要建設。提出“組團化設計”的概念,為養老建築設計提供借鑒。
彭雄亮博士以“城市設計的地域性邏輯與實踐”為題,首先提出城市建設“順其自然,重在各種關系形式的把握”的觀點,并以河北雄安新區為例,分析了其場地建設面臨的的生态安全問題,随後從“生态邏輯,發展邏輯,空間邏輯,文化邏輯,競争邏輯”五種邏輯進行闡述,同時強調城市設計要将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範俊芳博士以“當代風景園林的生物多樣性特征”為題,以構建完整生态文明為中心,提出園林建設的核心内容是着眼于自然環境品質,其核心技術是生物多樣性的營造。她分别以甯鄉綠地系統規劃,鄭州蝶湖公園,和湖南園三個園林設計工程為例,從城市,山水,資源等多角度分析園林生态規劃。

呂大偉博士以“某城市中心廣場設計方案思考”為題,分别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對成都空港中心廣場設計思路進行梳理,解讀了“業态,形态,文态,生态,交通”幾大方面的問題,随後以客廳形城市中心廣場與長軸形城市廣場兩個方案進行比較分析,闡明兩個方案的優缺點。
易蘭規劃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康興梁帶來了“淺談景觀設計中ID到IP的創意實踐”,他以貴州正安“森林音樂部落”景觀規劃設計為例,從項目背景、定位、主題、原則、總體設計等角度,重點解讀了如何讓景觀IP内核上從千篇一律走向獨立個性。
徐海清董事長就 “創意湘贛——一體化區域公共品牌打造”進行了介紹。他提出要謹記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鄉村振興戰略,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産業體系。他分别從區域産業定位規劃、區域公用品牌打造、區域産品設計傳播、區域品牌營銷推廣活動四個方面進行講解。最後提出要以企業為基礎打造數個特色産業區域公用品牌,形成“1+N”個在全國有影響力的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
碧桂園集團江西區域總裁鄒浩博士講述了有關“邁向科技建築新時代”話題主要講解科技建築的現狀與碧桂園科技集團的智能建造,特别介紹了建築機器人的施工過程、調度施工、運用等内容。

深圳市點亮智信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李浩通過分享數智人的相關視頻,直觀展示了數智人智能、人性化,外觀鮮活等特點。在座師生直觀感受到虛拟現實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紛紛表示受益匪淺。
此次的藝術學高峰論壇圓滿完成。論壇旨在彙聚國内外學者多角度觀點,各位學者就建築結構與美學、城市更新、元宇宙技術、風景園林的生物多樣性、文化IP的打造等議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讨,嘉賓分享的成果十分豐碩。本次論壇的舉辦為我院師生提供了多元化的觀點和思維,進一步促進了我校藝術學科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助力中國創新藝術教育發展。
審稿人:戴建宇 蔡惠萌 楊虎智